大西北走出发展新“丝路”(两岸聚焦)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21    

沿着古丝路的足迹,两岸记者联合探访陕甘青,把跨越2000公里的交流纽带系得更牢固——

大西北走出发展新“丝路”(两岸聚焦)

  在甘肃榆中县定远镇的金星保鲜库里,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加工蔬菜。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李锦成(左一)现场为两岸记者参访团介绍当地农业发展情况。
  张 硕摄

  9月的青海西宁,透着高原城市独有的清爽澄澈。随着大巴驶向机场,全国台联“一带一路”两岸记者联合参访考察团也正式结束了在陕西、甘肃、青海的采访活动。

  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辗转三省,奔波10天,台湾中评社记者林谷隆感慨良多,“台湾必须要改变局外人的视角,好好理解‘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平均每天3篇通讯的发稿量,林谷隆被大陆同行盛赞为“劳模”。勤奋的背后,则是林谷隆对西北发展的惊叹和对台湾错失机遇的担忧。

  “今日的台湾唯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才能为台湾经济注入活水。”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西北行,两岸记者会对“一带一路”建设有更直观和深入的认识,把跨越2000公里的交流纽带系得更加牢固。

  驼队变火车

  西部开放步入新格局

  陕西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中心。但在台湾记者们的印象中,西安地处西北内陆,发展外向型经济没有优势。而今,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古都西安重焕光芒。综合保税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港、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陆港金融小镇……来到参访首站——西安国际港务区,一派蓬勃景象,让两岸记者们大开眼界。

  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拥有多项开展对外业务的通行证。中国发往中亚地区的精品班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已实现每周3班的常态化运营。港务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们介绍,班列从新筑站发车,往返哈萨克斯坦运输货物的费用比空运降低约3/4,时间比海运降低了1/3。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号”运往中亚5国的货源中,陕西以外地区货源占比约七成,西安港物流集散枢纽功能充分凸显。

  2016年3月,“长安号”的首趟回程班列搭载了由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2000吨葵花籽油和初榨菜籽油。原本只是一家面粉加工厂的爱菊集团,如今已成为港务区内开展“一带一路”商贸合作的标杆企业。据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志平介绍,爱菊已在哈萨克斯坦逐步建起小麦、油菜籽种植基地,并建立了日处理1000吨的小麦加工厂和日处理1000吨的油脂加工厂。刘志平说,经由“一带一路”构筑产业链所打造的粮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结束在港务区的参访,台湾亚太新闻网总监郑维雄颇为感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西安会有这么高的外贸水平,也想不到还会有像爱菊粮油这样的合作模式。”曾在北京求学多年的郑维雄对“一带一路”并不陌生,参访首站即收获良多。他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会大大节约台湾与中亚、欧洲的物流成本。

  农业先行

  两岸联手优势互补

  郑维雄所说的“机遇”,富有远见的台商已有所感知,并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要塞进行了布局。

  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有一片面积超过2000亩的高原夏菜种植区。就在两岸记者联合参访团到达这里的前一天,这片区域被正式挂牌命名为“海峡两岸原矿家有机农法示范基地”。

  位于西北高原的榆中县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反而能生产出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的优质蔬菜。从1998年起,榆中县就已开始培育、打造高原夏菜产业,现已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蔬菜产业的名片。

  “以前我们做的只是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现在我们和台湾鹏景集团合作,走有机农业的路子,引进先进的农产品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提升高原夏菜的品牌质量。”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李锦成所提到的台湾鹏景集团,正是台湾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合作的先锋。今年8月,该集团与甘肃康源现代农业公司合资,共同组建“康源原矿家科技农业有限公司”,以原矿家有机农法在当地推广种植有机蔬菜。

  到榆中县投资有机蔬菜种植,鹏景集团看中的不只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兰州地处中国大陆版图中心地带,铁路、航空运输发达,与中亚、南亚、欧洲开通的正常双向运营的货运班列已累计达170余列。李锦成介绍,目前榆中县全县的高原夏菜年产量达到百万吨,搭载“一带一路”快车,其中10%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在现有物流通道的基础上,榆中县正在兴建的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将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和现代农业综合体。中心副总经理王艺环认为,台湾的农产品如果能够进入采购中心的平台,将来就可以借助兰州在“一带一路”上的渠道优势,进入沿线国家的市场。

  榆中县副县长陈湛在接受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台湾农业技术比较成熟,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甘肃气候多样、地理位置优越,两地农业合作的空间很大。“通过优势互补,我们与鹏景集团的合作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参与两地农业合作的台湾企业肯定也会越来越多。”谈及两地农业合作前景,陈湛信心满满。

  壮美山河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

  青海的行程即将结束,参访团的大巴沿着青藏线G109公路从格尔木驶往西宁。一路上,白雪皑皑的昆仑山依稀可见,镶嵌在广袤的草原和瓦蓝的天穹之间。车上突然有人轻声哼唱起这首《青海青》,很快全车的台湾记者也跟着唱了起来。面对大陆记者有些诧异的眼光,台湾东森电视台总监姚静宜感慨道:“这首民谣我们从小就会唱,现在终于亲临其中,更是觉得中华大好江山,一眼看不完。”参访途中,姚静宜带着编导王秋明一路走一路拍摄,她说,想把青海所有美好的画面带回台湾。

  被誉为“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是许多台湾网友心目中的摄影胜地,爱好摄影的林谷隆自是早有耳闻,但亲眼看到之后仍然被壮美、浪漫的风景所震撼。“风光摄人心魄,画面美得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大概也只有在青海才能看到。”站在明净的湖水边,看到有好几对新人站在湖中拍婚纱照,明年就要结婚的林谷隆很受触动,“在这里互许终身,会一辈子难忘!”

  一圈参访下来,两岸记者们发现,高寒的青藏高原却也是一片富饶的宝地。在海西州大格勒乡查那村的枸杞基地,第一次看到枸杞鲜果的两岸记者纷纷举起相机、摄像机拍摄,围着经营这片枸杞园的农民问个不停。台湾今日新闻记者彭媁琳连夜撰写了题为《高原红金 青海枸杞快速崛起》的报道,播发后在岛内反响热烈,“许多朋友在脸书上给我留言说想要买枸杞”。

  “青海与台湾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无边无际的草原和戈壁、圣洁的昆仑雪山,这些只有来了亲身感受才能体会到雄奇、壮美、富饶。”台湾导报记者蔡淑娟走过大陆许多地方,领略过大陆风情各异的美景和文化,她也一直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多到大陆看看。她坦言,与上一代台湾人相比,台湾年轻一代对大陆缺乏直接的了解。“旅游是个很好的媒介,只要台湾年轻人肯过来,就一定会被吸引、震撼。爱上这里的风景,了解这里的文化,就会爱上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蔡淑娟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1日 20 版)
 
 
编辑:一然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关注 | 文化 | 财经 | 科技 | 休闲 | 图片 | 社会

Copyright © 2006-2024 聚焦中外网 版权所有京ICP备19019530号-1  帮助中心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