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则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所提出的特有概念,其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提出内涵、凝练概念和中央正式公开使用四个阶段。中国最先将农业、农村、农民统称为“三农”并正式见诸报刊始于1992年,将“三农”这一概念发展成为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三农问题”则可追溯到1994年。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提出“三农”问题以来,各领域的工作持续推进,如城乡关系、农民收入、粮食安全等问题相继在政策层面得到解决。199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农村革命”;2000年开始推行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心,取消“三提五统”;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农业“四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制度;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保持社会稳定、城乡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该文件提出要抓好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6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围绕粮食安全,提出全域推进“一带十五园百片”粮油产业园区建设,确保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8.6万亩以上、产量234万吨以上;围绕耕地保护,提出健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控机制,2024年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4万亩;围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选拔培育“成都农匠”500人以上。
中共十九大开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农业现代化,正在通过改革以及中国战略来破解难题。“三农”概念的提出,既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情怀,又为中国看待和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及其相关问题之间关系提供一个新视角和新框架,推进了三农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得三农问题得到遏制,同时,中国的“三农”工作也为其他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