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外网

峨眉揽胜:一半仙山,一半诗行

峨眉山,这座“高出五岳,秀甲九州”的天下名山,以“雄、秀、奇、险、幽”的独特风貌,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我怀揣着对诗中仙山的向往,踏上了这场兼具风光与文脉的峨眉之旅。
抵达山脚,古朴庄重的天下名山牌坊静静矗立,耳畔仿佛响起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吟唱,那半轮秋月与江波月影的清绝意境,早已为这场旅程铺就了诗意底色。从这里出发,乘坐观光车前往雷洞坪,沿途山峦叠翠,清溪潺潺,恰应了苏轼“峨眉翠扫雨余天”的写照,雨洗后的青山如被翠色扫过,澄澈得不染一丝尘埃。
到了雷洞坪,稍作休整便向金顶进发。徒步途中云雾缭绕,石阶在林海间蜿蜒,真应了“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的描摹,每一步攀登都似在仙境中穿行。登临海拔3079米的金顶,瞬间领会到“烟锁群峰此岫奇,云浮金顶瞰天梯”的壮阔。48米高的十方普贤像在阳光下金光熠熠,与翻腾的云海相映成趣,若恰逢佛光显现,更如“金顶佛光渡劫尘”所写,神圣光芒涤荡心灵。极目远眺,群山如黛,云海如涛,难怪苏轼会在异乡见青山而“更看横翠忆峨眉”,这般盛景确实让人魂牵梦萦。
从金顶下行,便来到有“峨眉第一风景”之称的清音阁。双桥清音处,黑白二水交汇,水流潺潺如琴音,“清音阁下雨翻银”的诗意在此具象化。牛心石卧于水中,任流水冲刷,与周围的苍松翠竹构成一幅天然画卷。附近的生态猴区里,灵猴嬉戏于苔石之间,“猴群索食嬉苔石”的灵动场景,为静谧山水增添了几分野趣,只是需谨记防范这些调皮的“山大王”。
峨眉山不仅是风光胜地,更是佛教名山,报国寺、万年寺等古刹沿山而建,承载着千年文脉。步入寺庙,悠扬钟声回荡山谷,袅袅香火萦绕殿宇,“万年寺里悟前因”的禅意油然而生。在这里,听僧人讲经,看信徒礼佛,心灵在梵音中得到净化,仿佛读懂了苏轼“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中对故土仙山的深情眷恋。
旅途的美好,自然少不了美食的点缀。咸香麻辣的峨眉豆腐脑,配上酥脆的酥肉与花生,一口下去满口鲜香;软糯油润的叶儿粑,裹着芭蕉叶的清香,甜而不腻。在山脚下的小店中品尝这些风味,烟火气与仙山韵致交融,更添旅途温情。
下山时,回望暮色中的峨眉山,峰峦隐于云雾,月光洒在山道,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的诗意再次涌上心头。这场峨眉之行,既领略了“人间纵有千般色,不抵峨眉一抹霓”的绝美风光,又感受了诗词与佛法交织的文化底蕴,更品尝了地道的风土美食。峨眉山如一首流动的诗,一幅立体的画,每一处景致都藏着古人的吟唱,每一步攀登都伴着心灵的沉淀,让人离去后仍念念不忘,魂牵梦萦。